碳碳螺栓結實嗎?
發展趨勢:前景廣闊
現在碳纖維行業整體技術還不成熟穩定,產品質量和性價比都比較低。但隨著我國高端碳纖維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生產向規模化、穩定化發展,企業布局逐漸向高附加值的下游應用領域延伸。中國碳纖維行業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企業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復,市場將走向健康良性發展之路。
特別是在國務院正式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對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做出了總體規劃,明確了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任務和重點,選擇了10大優勢和戰略性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先進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碳纖維行業將有以下發展趨勢:
行業簡介:碳纖維領域廣泛。
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的高強高模纖維材料,其含碳量高達90%以上。它具有質輕、高強、耐腐蝕、高模量、低密度、不蠕變、導電導熱性能好、在非氧化環境中抗超高溫能力強、抗疲勞性能好等特點。它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具有紡織纖維的柔軟加工性能。它是被稱為“21世紀的”新一代增強纖維。
碳纖維的生產工藝復雜,從碳纖維紡絲、預氧化、碳化、復合成型到終端應用,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碳纖維復合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汽車、運動休閑、混合模具成型、電纜芯、建材、壓力容器、船舶、碳碳復合材料、電子電器等領域。
碳纖維以其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風力發電機葉片、航空航天、體育用品、汽車工業、混合模具成型、壓力容器、建筑加固、電子電器等領域。近年來,中國對碳纖維的需求一直在波動。體育用品和風力發電葉片的強勁增長推動了中國碳纖維的消費。
2015-2019年,中國碳纖維需求呈逐步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碳纖維需求達到3.78萬噸,較2018年增長22.06%。2020年,中國的碳纖維需求預計將達到4萬噸左右。
中國碳纖維市場規模逐年增加。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T700碳纖維的國產化,但碳纖維整體產品仍處于中下游。2019年,中國碳纖維市場規模達8.22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15.67%。2020年,中國碳纖維市場預計將達到9億美元左右。
按原料分類,碳纖維可分為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瀝青基碳纖維和粘合劑基碳纖維。
作為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國家近年來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碳纖維健康有序發展。從國家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推廣應用碳纖維這一新材料,不斷引導國內碳纖維發展,計劃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碳纖維企業集團和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產業鏈完善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集群。在未來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碳纖維行業的相關技術將接近國際水平。
美國和日本的中產階級能源占60%以上
從奧運會碳纖維的數據來看,2015-2019年全球碳纖維的理論產能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高端碳纖維產能被日本和美國壟斷。2019年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15.49萬噸,較2018年增長0.06%。2020年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預計達到17萬噸左右。
美國、日本和中國的碳纖維理論產能占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的60%。其中,美國的碳纖維理論產能最大,為3.73萬噸;第二位是日本,碳纖維理論產能2.91萬噸;中國大陸的碳纖維產能為2.69萬噸,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碳纖維應用廣泛,因此其全球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2001年,全球碳纖維需求為11.7萬噸,較2018年增長11.96%。2020年,全球對碳纖維的需求預計將達到12萬噸左右。
企業競爭格局:美日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在全球范圍內,目前的碳纖維生產幾乎被日本和美國壟斷。2019年,日本東麗碳纖維產能達到5.4萬噸。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碳纖維技術的發展,我國民族企業中國藍星、中國光威的產能相當可觀,其中藍星2019年產能達到2.68萬噸,日本帝人集團、美國好時僅次于日本東麗,位居世界第二。韓國曉星以2.4萬噸的產能排名第三。德國、土耳其、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均有企業上榜。
聚焦中國碳纖維行業,其總體格局是:產銷兩旺+重磅擴產計劃和資本重組。經過2018年碳纖維的良好行情,2019-2020年市場需求旺盛,大部分碳纖維廠將供不應求。目前,中國的碳纖維企業主要是中富申英、江蘇沈恒、精工集團和光威復合材料。
中國:需求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碳纖維產業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62年,至今已經發展了57年,僅比世界碳纖維產業起步晚3年。但在研發成果和制造技術上,中國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
2015年以來,隨著國內碳纖維企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碳纖維理論產能總體呈增長趨勢。2019年,我國碳纖維理論產能2.69萬噸,較2018年增長0.37%。2020年,中國碳纖維產能預計達到3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