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電極生產工藝剖析
捏壓的操作
涼料:圓盤涼料、圓筒涼料、混捏式涼料等方法
排出揮發份、下降至適合溫度(90-120℃)添加粘結力,使糊料塊度均勻利于成型20-30 min
裝料:壓機升擋板----分2-3次下料----4-10MPa壓實
預壓:壓力20-25MPa,時刻3-5min,同時抽真空
揉捏:壓機降擋板----5-15MPa揉捏----剪切----翻入冷卻水槽
捏壓的技術參數:壓縮比、壓機料室及嘴型溫度、涼料溫度、預壓壓力時刻、揉捏壓力、揉捏速度、冷卻水溫度
生坯的檢查:體積密度、外觀敲擊、分析
焙燒:是炭制品生坯在填充料保護下、裝入專門設計的加熱爐內進行高溫熱處理, 使生坯中的煤瀝青炭化的工藝進程。煤瀝青炭化后構成的瀝青焦將炭質骨料和粉料顆粒固結在一起, 焙燒后的炭制品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較低的電阻率、較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
焙燒是炭素制品出產的主要工序之一, 也是石墨電極出產三大熱處理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焙燒出產周期較長(一焙22-30天,二焙依爐型5-20天), 并且能耗較高。生坯焙燒的質量對成品質量和出產成本都有一定影響。
生坯內煤瀝青在焙燒進程中焦化,排出10%左右的揮發份,同時體積產生2-3%的收縮,質量丟失8-10%。炭坯的理化性能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由于氣孔率添加體積密度由1.70g/cm3降為1.60g/cm3,電阻率10000μΩ.m左右降至40-50μΩ.m,焙燒坯的機械強度也大為提高。
二次焙燒是焙燒品浸漬后進行再次焙燒,使浸入焙燒品孔隙中的瀝青炭化的工藝進程。出產體積密度要求較高的電極(除RP以外的所有品種)和接頭坯料需進行二焙,接頭坯料還需進行三浸四焙或二浸三焙。
焙燒曲線及最高溫度:
一次焙燒----320、360、422、480小時,1250 ℃
二次焙燒----125、240 、280 小時,700-800 ℃
焙燒品的檢查:外觀敲擊、電阻率、體積密度、抗壓強度、內部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