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究表明:石墨烯可能存在于人體內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科研團隊與中、美多家研討機構合作,對新材料石墨烯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的最新研討發現,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隨食物鏈傳遞,原本鮮有時機直接攝入石墨烯的高級生物,也可能直接“吃到”石墨烯,然后引發健康危險。
石墨烯作為新型材料,從剛面世就遭到各界的關注,人們關于石墨烯這種奇特的材料有著極大的愛好,因此,關于石墨烯的研討也從未中止過。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毛亮領銜的研討團隊,2011年來以斑馬魚、螺絲、蚯蚓、小鼠等生物為目標,系統研討了不同情況下石墨烯對環境的影響。研討發現,被水生動物攝入的石墨烯盡管大部分被排出體外,但仍有約百分之一的小尺寸石墨烯進入動物細胞,約千分之一終究進入肝臟。
值得注意的是,石墨烯對生物的影響會隨食物鏈傳遞。以由細菌大腸桿菌、原生動物四膜蟲、無脊椎動物大型蚤和脊椎動物斑馬魚構成的水生食物鏈為例,水生高級生物既能夠從環境中直接吸取石墨烯,又能夠通過捕食積蓄了石墨烯的低等動物直接吸取。且在同等環境下,通過食物鏈攝入的石墨烯量高于從環境中直接吸取。
石墨烯是現在世界上最薄、最堅固的納米材料。它的厚度僅0.335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的二十萬分之一,但硬度卻是同規格鋼的200倍。它在導電性、導熱性等方面功能優異,應用潛力巨大。但石墨烯的很多運用也必然導致其進入自然環境,評價它的潛在生態危險尤為緊要。
“這表明,即使是不太可能直接攝入石墨烯的人類,也可能因吃了受石墨烯污染的魚而讓石墨烯進入體內??傮w來說,低濃度石墨烯對生物和環境比較安全,但考慮到它可能與多種物質效果以及隨食物鏈傳遞的特色,對其進行安全評價和辦理不能放松?!泵两榻B,現在,研討石墨烯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以及對陸地高級動物影響的作業還在進行。將來,石墨烯對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生物效果機理將更加清楚。